
1、你知道怎么和1岁以内宝宝沟通吗
在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应该尽尽量少用诸如“别碰它”或“快停下,别那么做”这样的否定词句。
* 多用积极肯定的词句
在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应该尽尽量少用诸如“别碰它”或“快停下,别那么做”这样的否定词句。积极而肯定的词句,会将带给宝宝极大的信心。例如:宝宝淘气,抓了茶杯要玩,你不妨换一个皮球给他,说:“我们一起来玩皮球。妈妈把皮球滚过来,宝宝接住了,再滚给妈妈。”
* 用简单的语句,依靠丰富的脸部表情来传达信息
你可以用缓慢的、像唱儿歌一样的、语调温柔的方式跟宝宝说话,这样和宝宝交谈,他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说话的时候,你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脸,他是否专心地听着!尽量和他靠得近一些,让他能看到并模仿你嘴唇的动作,这样可以帮助他更快地学会各种发音。
* 和宝宝保持“全天候”的交流
宝宝学说话时,起先他可能不明白你在说什么,别泄气,他的大脑已经悄悄开始工作了,正在努力建立语言联结。喂宝宝吃饭、给他洗澡、换尿布都是你和宝宝说话的好机会。随时谈论你们正在做的事,“现在,爸爸给宝宝穿红棉袄”、“我们来洗手”。和宝宝的游戏也是“你说宝宝听”的好机会。耳中听到各种词语的发音,宝宝的大脑才迅速地建立语言联结,这种联结的建立先于宝宝对词义的理解。
重要提醒
* 为了确保宝宝能够顺利学习语言,他的听力应该得到保障。你应该关注宝宝的听力,适时带宝宝去医院做检查。
* 耳朵感染发炎,会影响到宝宝正常的听和说,严重的耳部感染会极大地影响到宝宝的语言发展。
* 及时让医生知道这些情况是很重要的:你说话时,宝宝没有转向正确的音源方向或者根本没有反应。宝宝两岁了还不会说话。
最后再说两句:
1. 想要知道你孩子将来的语言能力到底怎么样,先研究你自己现在是怎么说话的。
2. 你的孩子说话像你。
2、1岁以内的宝宝能吃醋吗
1岁以内的宝宝不能吃醋。1岁以内的宝宝肠胃和消化系统还非常脆弱,并不能随便吃东西。虽说要给宝宝多种饮食,才能确保宝宝体内营养的均衡和避免宝宝发生挑食。但是,由于一岁以内的宝宝的胃和肠壁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如果饮食不当,可能会引发宝宝的各种疾病。
一般来说,婴幼儿辅食添加都是从糊状食物慢慢发展为手工制作的细碎食物,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的食物添加由稀到稠,质地从糊状到颗粒再到完整的食物。对于一岁以内的宝宝来说,预防过敏、食物易消化才是最重要的。宝宝有非常敏感的味蕾,食物的天然味道就很鲜美,此时让孩子吃天然的食物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孩子过早接触人工调味品,反倒会影响孩子味觉发育的过程。
因此,一岁之内的宝宝并不适合吃醋,因为醋对宝宝的肠胃系统会产生刺激作用,还可能引起胃酸过多,让宝宝脆弱的肠胃系统无法承受。
3、为什么宝宝2岁以内打不得
一位麻麻说:“孩子经常无理取闹,到超市就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到别人家去就乱翻乱动,还会到人家沙发上乱蹦,无论你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话。每次我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痛打一顿,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4岁,虽说不听话,但总归是心疼的。”
还说:“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后悔,生怕打孩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良的阴影,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打了孩子后应该怎么办呢?”
想要管教好自己的孩子,其实打孩子是最不可取的方法。循循善诱才是最佳的途径,很多家长百般无奈之下打孩子的屁股,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吸取教训。殊不知这样做实在是太危险了。
1、打屁股伤脑
轻轻地拍打屁股,对健康不会有什么损害。但是,用力过重,孩子就会感到疼,这时大脑就会受到刺激。
脑组织位于颅腔内,颅骨通过寰枕关节与人的脊柱相连接。如果家长打孩子屁股时出手过重、过猛就会——孩子的臀部突然受到撞击——经脊柱传到寰枕关节——有可能造成颅骨整体变形——引起脑干的损伤——后果不堪设想!
2、打屁股伤肾
猛打孩子的屁股,容易损害孩子的肾脏。由于肾脏是人体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用力过大,皮肤下面就会容易产生瘀血,可能会危害肾脏的排泄功能。个别严重的,可能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最终导致休克。
3、打屁股伤“智”
打屁股伤脑,那么,打屁股还会造成孩子智力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根据著名的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专家对1510名2~9岁的儿童进行了4年的跟踪研究,在806名2~4岁的儿童组中,未遭体罚的儿童,智商的平均数比经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组704名5~9岁的儿童,差距是28分。
4、打屁股伤“心”
打屁股不仅带来看得见的皮肉之苦,还会给孩子留下心灵阴影。父母或者其他大人打孩子的时候,绝对没有想过考虑过孩子的尊严,会让孩子变得更缺乏自信、充满挫折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父母一时的怒声训斥和粗暴行为,严重的还会在自己与孩子之间产生永久性的隔阂。
除了打屁股,类似的“教育”孩子的伎俩还有拧耳朵、打胳膊、打腿儿、打后背等等,使用的工具有鞭子、拖鞋不等。在此,需要郑重地告诉各位:孩子不!能!打!
对于调皮不听话的孩子,要尽量的开导,采取说服教育,不要打孩子,更不能用力打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
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让“打”孩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动画片的时间。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
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伤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4、一岁以内宝宝看的书
早教不同于常规的课堂教学,选好适合宝宝看的很重要,不仅可以增加宝妈们哺乳期的乐趣还可以开发宝宝智力,帮助宝宝健康成长,1岁以内宝宝适合看什么样的书呢?爱帝宫月子中心将为您温馨解答。
1.黑白卡 0——3个月的宝宝只能分辨黑白两色,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就已经有注视的能力。宝妈们可以准备黑白两色的卡车、篮球或者几何图形的卡片,以快速闪现的方式给宝宝看,停顿1秒,并且说出图片上的内容,一天做10次,这样可以训练宝宝注视事物的能力。
2.彩色挂图
3个月以后宝宝可以分辨彩色,不仅眼睛还会追随移动的物体,而且头会随之转动。对颜色鲜艳的东西表现得很敏感还会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可以在墙上多挂上颜色鲜艳的挂图,不管抱着宝宝走到哪里他都能看见,宝宝会通过挂图认识很多东西,挂图上的物品最好是实物的,有助于宝宝行程对这个实物的正确印象。注意观察宝宝的面部表情,这样可以训练宝宝视觉追击事物的能力。
3.布书
6个月的时候宝宝能坐起,当头和眼随着物体做较大转动时,身体也能随之转动,并对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其他目标,能注视半分钟。对周围感兴趣的东西会有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可以让宝宝看颜色鲜艳图像清晰的认物布质书。宝宝可能会好奇地去撕咬,触摸。选材的时候要注意选择耐撕扯、无锋利边角、对人体无害混合材料。
4.立体书
这种书乐趣性比较强,孩子在小手翻翻的过程中找到了更大的乐趣,她们会把这种树当做玩具来玩,从而慢慢培养出一种与书的感情。洞洞书, 各种儿歌书。
5.儿歌书
这种书主要是家长来给孩子读,孩子早期听儿歌会对诗歌的押韵产生良好的感觉,为以后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宝妈可以在宝宝兴致好的时候选择读一两段,注意与宝宝互动。
5、细数父母怎么和宝宝沟通
宝宝已经上幼儿园了,在班里担任小班长,老师认为宝宝乐观开朗,善于和人交流,这是作为小班长必有的素质,其实在和宝宝沟通方面我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有很多家长大叹和孩子难以沟通,也尽力和孩子沟通,但是和孩子关系还是不太融洽,我想应该是没有做到好的沟通方式,这就要求父母去用心学习,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孩子有效的沟通。
在生活中,我和孩子说话时,都用关心的眼神看着孩子,随时都注意孩子的表情和行为,孩子出现某种反应,及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重视,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和孩子说话时多使用短语,让孩子能够明白了解我说的话。
说话的语调也是需要关注的,有时高一些,然后再低一些,可以起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能够吸引孩子来注意的倾听。做到语气温柔对我老说也很容易,我一般很少责怪孩子,有时我会说:“不然,你对妈妈说说看,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会使沟通的氛围会好些,孩子也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到很好的沟通。
我会面带微笑的问宝宝:“今天老师都教了什么...”,当孩子对我说她是事情的时候,我会仍然面带微笑认真的倾听,这样孩子会认为妈妈对她很关心和重视,不要三心二意的边做其他事边听孩子说话,那样孩子会不愿意和妈妈交流的。
无论是与谁交流都需要换位思考,并及时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站在宝宝的角度看问题,并给予她夸奖和鼓励,会让宝宝很开心乐意的与你说话,自然,这些交流方法,她也会潜移默化再学以致用,成为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交流的好孩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