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何和宝宝谈“性” 选对时机是王道
和欧美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相对保守一些,对于“性”这个话题总是表现得比较尴尬,也不懂得如何跟孩子谈这个问题。其实对于孩子好奇的事情,爸妈没有必要一直遮遮掩掩,直接了当地告诉他们,比让他们自己从歪门邪道探索来的科学许多。当孩子开始萌发对“性”的认识时,家长们就可以开始进行“性”教育了。
当孩子表达疑惑时谈性
如果家长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说这个话题,不妨先等孩子开口提问。小宝宝的好奇心是很大的,他们总会产生对“性”的疑问。妈妈首先要告诉孩子他们自己是什么性别,帮他们树立明确的意识,并接纳自己的角色。切记,不可回避孩子们的疑问或者糊弄了事,这样可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疑惑。
当出现相关情境时谈性
跟小宝宝讲大道理是没有用的,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去教育他们,循循善诱,他们可能会更容易接受这些信息。例如在讲童话故事时,妈妈可以告诉宝宝,国王就像是爸爸,王后就像是妈妈,王子是他们的儿子,所以王子就是宝宝。这种简单化的两性关系概念可能更适合宝宝。
帮助宝宝正确认识性器官
当宝宝对自己的某些部分好奇时,为了避免尴尬,爸妈们可能会用“小鸡鸡”“小咪咪”这类词汇代替,这些名称对于了解的人来说无非是“博君一笑”的效果,但是对于本来就很迷茫的宝宝来说可就更加摸不着头脑了,他们会觉着这其中肯定有些不对劲,进而产生羞愧感。其实父母不妨大方地告诉他们这叫阴茎、这叫阴唇、这叫睾丸,所有器官都是一样的,没什么高尚和卑贱之分。解释得太多掩饰得太多不如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刺激宝宝学习的时机
何时开始对宝宝进行教育,教育界对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一些观点认为在怀孕期间就应进行适当的教育,不同的意见则认为过早进行教育对宝宝的压力太大。无论教育界的争论结果如何,现在的年轻妈妈们都已意识到了胎教的重要性,的确,宝宝学习的时间可以提前到孕期。
胎儿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样混沌一团,而是具有一定的意识,在妈妈的腹中,胎儿可以听到和感觉到运动。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心理学家恩舍妮·笛卡斯伯和他的同事研究发现,新生儿能分辨出妈妈与众不同的声音,他更喜欢听到妈妈的说话声,而不喜欢陌生人的声音。尤其喜欢妈妈低沉的声音,因为那样的声音听起来特别亲切,就像他们在母腹中通过羊水听到的妈妈的声音一样,这时的新生儿还不适应清晰正常的声音。
这个事实也告诉我们,宝宝在胎儿时期就热切地渴望学习,只要你适当地进行胎教,宝宝会表现得更加出色。
前依斯特曼音乐学院名誉教授多拉德·谢特勒做了一个著名的胎教实验。
在长达14年之久的研究中,谢特勒研究了怀孕期间听古典音乐如何对儿童智力产生影响。一组胎儿从怀孕5个月一直到出生,每天听特定的古典音乐两次,每次5分钟,而另一组胎儿不接受音乐刺激。孩子出生后,谢特勒每隔一两周就去拜访实验中两个组所有的父母和孩子,这种访问一直持续了10年。谢特勒发现音乐胎教组儿童比无音乐胎教组的儿童提前3-6个月开始说话。他们有更多的音乐天赋,学习也更好。谢特勒认为胎教对儿童语言和音乐等方面的认知力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然后,也有的专家批评胎教和对婴儿过早进行刺激的现象,怀疑那样是否压力过大或是否有用。父母应仔细观察孩子,不要让刺激的时间过长或使孩子的负担过重。当孩子明显不感兴趣或感到劳累时,你就该考虑一下了,看看是不是因为你给的任务太难或不够有趣的原因造成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把握宝宝学步时机
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宝宝10-11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宝宝扶站已经很稳了,甚至还能单独站一会儿了,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走路了。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让宝宝推着学步车走,协
4、如何把握宝宝退烧时机
宝宝退烧,把握时机很重要。对于低热患儿可以采用物理方法退烧,高烧用药通常选择乙酰氨基酚,即“扑热息痛”。
把握退热时机
体温37.5℃~38℃为低热,39℃以上为高热。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发热的热型及规律,也有助于帮助医生做出病因诊断,比如午后潮热盗汗,可见于结核病。因此,一般发热时见热退热,反而不利于病情观察。因此,一般的轻至中度发热无需做退热处理,只要注意居室通风与合理休息,适当补充水分、盐分、糖分、维生素等便可。但是体温达到39℃以上就必须用药。
退热方法的选择
对于高热患儿,除了药物降温外,可应用物理降温。特别是当患儿体温上升过快,神志不清,无从给药之时,易造成多汗虚脱时,物理降温非常必要。具体方法是:①用35%~50%的酒精洗擦上、下肢两侧及背部,重点为腋下、腹股沟,为时约2~4分钟,以达退热目的,但要避免擦胸腹。②冰袋敷于颈项、头顶、腋下、腹股沟等处。两者均需等半小时后测体温以观其效。显然,物理降温相对较为温和,而药物降温效果切实。当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也需实施药物降温。至于给药途径,肌肉注射退热较之口服为快,可酌情选用。方便小儿应用的鼻滴剂及塞肛的外用栓剂都有较快的退热效果。
退热药物的选择
乙酰氨基酚具有与阿司匹林相类似的较强退热效果,而且副作用较小,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受欢迎的退热药。百服宁、泰诺林、必理通之类均为其制剂,其中的口服液及滴剂,尤其适用于儿童。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黏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致死,因此,在选用时要特别注意。
5、担心宝宝贫血 提前预防是王道
对于小孩贫血,有些家长因为平时忽略此问题,往往当孩子发现一些不良症状时,家长才得知孩子是因为贫血而引起。有关儿童健康专家就提醒父母们,孩子贫血重在提前预防,日常生活之中的一些饮食习惯也是重要因素,家长需要多关注。
1.孩子贫血的原因
有些孩子贫血是因为孩子出生时不足月生产的原因,相比足月生产的孩子,他们先天不足,各器官的发育也相对较慢,体重比健康正常的孩子要轻,也就有可能出现贫血症状,或是本身就已经有了贫血症状。对于这一类情况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用加强奶粉喂养的方式,也就是选择加铁奶粉进行一段时间的喂养,等到孩子身体状态恢复到正常时,再改用普通奶粉喂养。有些孩子是因为缺铁性贫血,主要是身体内的铁元素不足所引起,可通过食疗来进行补充改善。
2.多吃含铁的食物
孩子贫血是可以通过食疗来慢慢改善的,家长们在孩子出现轻度贫血症状时就要提前有预见性地多给孩子吃一些有助于补充铁元素的食物。常见的有菠菜、猪肝、黑木耳等,这些食物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充铁元素的作用。妈咪们平时用来给孩子做菜的锅也可能改用铁锅,铁锅炒菜对也能起到好的预防孩子出现缺铁性贫血。
3.要适当锻炼身体
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身体各器官也就相对健康。一些贫血的儿童往往平时不喜欢运动,他们身体底子相对较差,也是导致孩子贫血的原因之一。平时家长多带孩子到室外运动,跑跳之类,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健康体质,强增孩子的抵抗力,促进血红蛋白的生成,起到预防疾病和贫血等作用。尤其是一些不足月生产的婴儿,或是在出生时有发生失血性休克等问题的婴儿,后天的运动对他们日后的健康成长大有帮助。
4.排除疾病的原因
有些孩子之所以出现贫血症状,和孩子患有某种疾病有关,像地贫儿就是一种很危害很大的儿童贫血性疾病,治愈的机率不高,孩子被受折磨。因此,父母一定要坚持做好婚前的体检工作,孕期的孕检工作,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对于因疾病原因所导致的贫血症状,夫妻双方应该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多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