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父母如何帮助宝宝训练肢体语言
牙牙学语只是宝贝表达自己的方法之一,早在宝贝学会说话前,便知道还有一种声音和爵言之外的方法可以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肢体语言。
每次宝贝想要什么东西时,总得举手指着,嘴里支吾好半天,妈妈才明白他的意思。天天如此,他越来越不耐烦。这种挫折感不久就驱使他放弃了这种费时费力的肢体动作,而开始不断地操练起嘴巴,把语音和人、物、行为、意愿等尽量综合在一起。所以,如果你仔细观察宝贝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他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其实都含着一些内容。比如,举起双手的意思可能是“我要人抱我。”指着冰箱的意思可能是“我要喝果汁。”
虽然这些是每个一岁的婴儿都会做的手势动作,但是每个孩子所用的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你会发现,一个手势动作特别丰富的孩子,他开始说话的时间通常会比其他孩子要早一些。因为他们为了能尽量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在不断地动着小脑筋想办法。
因此,当宝贝再指着奶瓶想要喝,结果却只说了一个词——“奶瓶”时,你可千万别急着拿给他,可以再等等,难为他一下,给他留出时间多想想到底还能用什么办法表达得更清楚。总之,能指东西代表宝贝的心智有了很大的进展,值得高兴!
科学真相
亚曼·伍渥德博士的研究旨在调查宝贝对指认东西的了解。宝贝了解指认东西的人和那个东西之间的关系吗?
研究人员在一位8个月大的宝贝面前放了一个球和一只小熊。之后,研究人员多次指着那只熊让宝贝看,直到他厌烦后,测试便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即把两/玩具掉换了一下位置,之后伍渥德博士继续指着换过位置的小熊给宝贝看,但是宝贝仍不感兴趣,他已经不想再看小熊了。直到她指向球时,宝贝才重新有了兴趣,因为她指的是新的物品。宝贝的注意力显示出,他知道重要的不是手而是手所指的东西。
指认东西是人类特有的沟通姿势。人类看到指着东西的手指就知道会看到有趣的事物,因此他们只需看着所指的方向。其他动物,甚至灵长类都无法了解人类,指认东西的意义,它们会看着手指,而非手所指的东西。所以指认东西也是人类学习事物名称的一种方法。但光靠指认东西就能让宝贝学会新词汇吗?
科学真相
伍涅德博士打算在另一个实验中探索这个问题。于是她将一位13个月大的宝贝请进了实验室。伍渥德博士给宝贝重复看一个东西,在说出这个物品名称“托马”的同时,目光与手指都一致地指向那个物品。之后,在两个不同的玩具中让宝贝将“托马”找出来,宝贝拔得又快又准确。这就是说,宝贝立刻学会了新物品的名称。然后,博士又给宝贝看另一个物品,这次她的手仍指着这个物品,但是却将头扭向别处(不看着物品),同时说出该物品名称。之后再让宝贝找出此物品时,宝贝显得很茫然。这便清楚地告诉我们,要学习新的词汇,宝贝必须同时看到说话者的手指示口眼神。
虽然宝贝们的手语运用得很好,但并不像某些流行杂志上说的,在婴儿学会说话前教他们手语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可以减少他们的恐惧感和烦躁情绪。这样的说法缺乏真正的科学依据。成年人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去关注宝贝已经具有的能力,这样才是更正确的做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这些肢体语言,表达了宝宝的小情绪
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他可以通过自己的一些小小动作来告诉粑粑麻麻自己的需求,所以就需要粑粑麻麻能够细心的观察,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来明白宝宝想要表达的意思,达到和宝宝沟通的目的。
1.头乱转或撞
如果宝宝的头不停的转或者撞,宝宝可能是心情烦躁,或者头疼,只有转来转去或者转着撞自己的头才能得到缓解。
2.背部供起
如果宝宝躺着时背部供起那证明他躺着不舒服,大部分原因是胃部灼热引发的,或者就是躺久了烦躁,需要人抱抱或者换个姿势躺。
3.不断踢腿
不停的踢两只小腿小脚而且还咯咯咯的笑个不停,证明好开心,和你玩的很好。一般情况下宝宝踢腿都是开心的表现,此时最好多逗逗他,他心情好着呢。
4.宝宝紧握拳头
如果宝宝紧握拳头,除了他在规律的做自己的运动外,很有可能就是压力过大或者饥饿导致的了,宝宝饥饿的时候也会因为紧张而拳头紧握,此时喂个奶就好了。
5.手臂突然一动
手臂猛一动是宝宝对外界突然改变的环境的一种适应和警觉。宝宝在突然听到不熟悉的较大噪音或者突然明亮的光线时手臂就会动。或者你把宝宝放在床上、地板等上面时,他由于没有了你的支撑也会突然颤动手臂。
小宝宝的这些小动作,都代表着他的身体状况和小小情绪,所以不管宝宝是开心还是不开心,你都要给出回应,和他进行交流,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
1.当宝宝不舒服的时候
如果感觉到宝宝不舒服,可以轻轻揉揉宝宝的小肚子,拍拍他的后背,缓解一下不舒服的感觉。然后测一下宝宝体温,如果有严重的症状就立刻送去医院。
2.当宝宝开心的时候
宝宝开心的时候要多陪陪他,和他互动,同他对视、最鬼脸给他看,唱歌给他听,摇晃摇晃他或者拿着他的手脚挥舞,让宝宝内心知道你理解他的感觉,并且让他得到满足,他会开心的想上天。
3.当宝宝烦躁的时候
宝宝烦躁的时候有多种原因,排除了宝宝生病或者饿肚子之后,那就是情绪上的了。你可以抱抱他,给他温暖,然后唱歌来安抚他,或者摸摸他的小脸,小手,让他感觉到你的爱和温暖。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父母如何根据月龄帮助宝宝语言发育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宝宝学语言的准备期,虽然这个阶段许多宝宝还不会说话,但这依然是他们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宝宝会努力从外界吸收词汇并反复地练习自我发音。到接近1岁时,已经能逐步听懂某些词意,并开始模仿最容易发音的几个词。
在爸爸、妈妈眼里,我是个很乖的宝宝,我能感觉到大家对我的喜欢,但是我就喜欢静静地随便乱画,或者一个人玩玩具,很少说话。妈妈说别的宝宝都会说话了,可是我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妈妈,其实我心里有很多话想和你说呢!”
宝宝从一出生就对语音十分敏感,3个月开始,他们会发出一些咕咕声,或者o、a等声音;进入7个月,开始咿呀学语,发出连续的元音音节,如dadada、bababa;到1岁左右,宝宝开始由语音转入词汇,将词汇与他习惯了的语音联系起来,并且区分为有意义的词汇。从宝宝一出生就每天和他说话,积极回应宝宝的咿咿呀呀,这是促进宝宝语言发育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
父母应该怎么做
1.1个月的宝宝
宝宝长到1个月大时就会用“咯咯”“咕咕”“嘎嘎”“哼哼”.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这时,你一定要马上“咯咯”“咕咕”地回答他,面对面地和他说话。有些宝宝还开始发出尖叫声和笑声了。
尽量多和宝宝说话,这会让你们之间的情感纽带更加牢固。你走开去做事情的时候也要继续和宝宝说话,他会很高兴听到你的声音从房间的另一头传来。
不一定非得是一本正经地谈话,如果你不知道要说什么,就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讲给宝宝听吧。这样的碎碎絮叨能够帮助宝宝辨认你的声音,而且还有助于他以后将物品和概念的名称与实际联系在一起。
2.3个月的宝宝
到3个月大时,宝宝大脑的颞页已经可以帮助他听和理解语言。语言刺激对于宝宝来说非常重要,无论你的宝宝有多小,读书给他听都是一件让他受益的事情。听你说话有助于他了解掌握语言节奏,所以,尽量通过各种声调、口音和歌声,变化不同的声音和宝宝说话吧。
3.4个月的宝宝
研究者们相信,4个月大的宝宝就能理解母语中所有的基础音。在4~6个月之间,他就能说出一些声音,比如“妈”“爸”。当然,他还不能把这个声音和爸爸或妈妈联系在一起。现在,他也可以玩来回模仿的游戏了:你对他说“啵”,他就会尽可能地“啵”回来。你可以通过模仿他的表情和声音促进他的交流感。
4.5个月的宝宝
长到5个月时,宝宝又会发出新的声音了:他现在最爱玩的也许是吹泡泡或吐舌头呢!他和你、其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也在增多。
5.6个月的宝宝
到6个月时,宝宝的沟通能力迅速增强,他会尖叫、嘟噜,像唱歌剧似的变化音高,很可能已经开始含混不清地“说话”了。这时候宝宝也开始听懂不同的语气和声调,如果你用严厉的声音批评他,他很可能会哭出来。
6.9个月的宝宝
9个月时,如果你拿走一个玩具,自主意识增强了的宝宝很可能会表示反对。这时候宝宝真正开始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了。这时候宝宝的咿呀声很可能开始越来越像真正的说话了。虽然这时候宝宝能理解的更多的还是语调而不是说话的内容,但他可能能听懂自己的名字,并且寻找叫自己名字的人。
7.10个月的宝宝
10个月的时候,宝宝已经开始理解很多简单的词语和短句,并且咿咿呀呀一句句地说着没人能听懂的话。这时候,你可以答上一句:“哦,真的?真好玩儿!”宝宝很可能会笑一笑,继续和你“说话”。很快,你可能就会注意到你能听懂宝宝的一些词句,也能理解他的其他沟通方式,例如用手指或嘟囔声。
8.11个月的宝宝
11个月的宝宝嘴里不断蹦出词语和听起来像词语的声音——这些都是他能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的。现在宝宝大脑额叶逐渐发育,同时伴随着推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到来,你可以开始激发宝宝对语言的兴趣,只要热心地听他“说话”并且作出回应,就能让宝宝体验到双向的沟通了。现在宝宝很可能已经可以模仿词语的发音和语调,还有动作。他也可能听懂简单的话并照着做,例如“请把球拿过来”等。
9.12个月的宝宝
12个月时,虽然宝宝一般只会说几个词,但是很多宝宝都能说出简短但是语调丰富的句子,听起来就像外语一样。现在,宝宝很可能可以对简单的问题作出回应,尤其是当你用手势帮助表达的时候。例如,你可以一边指着宝宝的嘴一边问:“你的嘴在哪儿?”宝宝甚至可能用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动作来回答你,例如摇着头表示“不”。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捕捉宝宝的肢体语言
除了哭啼之外,其实宝宝还有许多细微的肢体语言,这需要你细心观察和了解。如果你能理解这些细微之处,便能与宝宝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这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母子感情的加深。
宝宝的声音与大人的说话声或其它声音都有所不同。注意观察一下他对你声音的反应,实际上他总是将你的声音与关爱、食物、温暖和爱抚联系起来。你会发现,如果他正在摇篮里哭闹,你走来的声音和由远及近的安抚声可能会很快使他安定下来。当你用充满关爱的声音哄他时,他听得是多么地专心。因为太小,还不能协调听力和视力,因而当他的眼睛盯着别处时,可能正在专注地聆听你的安抚,然而他的身体有时会做出下意识的调整,动一动小胳膊小腿,面部表情也会有所变化。
在他出生的第一月里,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一定会捕捉到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微笑,听到他的第一个笑声,这是这么令人高兴、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父母如何帮助宝宝训练语言能力
4-6个月的宝宝语言能力在不断发展,在家庭教育中,新手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做语言能力的训练哦!
1、模仿妈妈发音
目的:让宝宝练习发音。
方法:妈妈与宝宝面对面,用愉快的语调与表情发出“啊啊”、“呜呜”、“喔喔”、“咯咯”、“爸爸”、“妈妈”等重复音节,逗引宝宝注视你的口形,每发一个重复音节应停顿一下,给宝宝模仿的机会。也可抱宝宝到穿衣镜前,让他看着你的口形和自己的口形,练习模仿发音。
2、学说话
目的:即使小宝宝还不会说这些词,但父母一定要坚持下去,并把它作为一种长期性的、经常性的教育任务,让宝宝尽快学会说话。
方法:这个时期的宝宝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他常常会发出“ɑ,mɑ,p,bɑ,o,e”等音,有时像在自言自语,有时又像在跟父母“说话”。此时父母一定要对此作出反应,和宝宝一应一答地对话,提高宝宝说话的积极性。
当宝宝表现出“说话”的欲望时,父母要及时抓住时机,教宝宝说一些简单的词语,最好用普通话和外语交替着说,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如妈妈指着自己说:“妈妈,mother。”又指着爸爸说:“爸爸,father 。”给宝宝看图片时,指着图片上的花说:“花,flower。”指着小鸟儿说:“鸟,bird。”在外面玩耍时,看见小狗就一边指给宝宝看,一边说:“狗,dog。”看见小树说:“树,tree。”等等。
3、叫名儿
目的:训练宝宝对特定语言的反应,让宝宝知道自己是谁。
方法:用相同的语调叫宝宝的名字和其他人的名字,看是否在叫到宝宝的名字时他能转过头来,露出笑容,如果表现出此情况则表示他领会了叫自己名字的含义。宝宝如果能准确地听出自己的名字来,妈妈要说:“啊!对啦!你就是××”、“宝宝真聪明”之类的话,同时把宝宝抱起来,贴贴他的小脸。如果宝宝对叫声没有反应,就要耐心地、反复地告诉他:“××,你就是××呀!”
注意:宝宝情绪不好时不要进行该游戏。
4、听妈妈讲话
目的:训练宝宝的视觉、听觉,让宝宝理解语言,引起他的愉快情绪。
方法:妈妈用亲切柔和的声音、富有变化的语调跟宝宝讲话,内容主要是宝宝当时面对着的东西和面临的事情。可以告诉他正在玩儿的玩具的名称,把宝宝的照片、父母及全家的照片、看过的脸谱等图片指给他看,边看边说。
让宝宝多听各种声音,将来学说话可以说得更好,父母在诱导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常常会对宝宝说妈妈或是爸爸,就是希望通过这些重复性的音律,帮助宝宝将这些音节记下来。因此,不只要让宝宝多听各种声音,更重要的是进行重复的听力练习,这样能帮助宝宝更快地学会说话!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